《我在新竹生活》#04 遇見工藝的日用之美
帶路人:林芷筠
生活美感空間的文化體驗
鴻梅文創的第一個文化據點, 是2017 年成立、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或者書店,從book+ 的新型態書店作為起手式,以書為核心、一種全面而深刻的文化體驗,堪稱為最有活動力的書店,新書分享、議題講座、電影播映、職人交流等,例如:邀請國際多個音樂團體的音樂饗宴、來自日本愛知縣CafeOcean 的料理長神谷泉主廚舉行的「日嚐餐桌」、邀請日本東京墨田區知名工藝品牌合作的「台日交流工藝聯展」、與在地多位工藝家合作,舉辦「矽的同位語」工藝特展,為新竹帶來更多生活中的美學體驗。
2019年,在新竹市舊城區落腳的或者工藝櫥窗, 位於中央路、大同路交叉路口,也有著相同的美學思考。這棟建物於民國四十五年所建,原址「金菊美髮廊」,街區從大同路到中央路這一帶,比鄰許多具生活感的老商店與傳統工藝店,如針車行、美術社、茶行、中藥行、雜糧商號、各式傳統小吃店等,也有因應市府、法院而生的「代書街」。這棟位在街角的扇形建築,佔地雖小,本身具有豐富的建築語彙,修舊如舊,在此呈現台灣傳統工藝品的陳設與交流。
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傳統工藝與老建築,彷彿細膩講究的手工樣式與精工雕琢之美不適用在講求便利快速的生活裡,也因為無法成生活中的必須。除此之外,傳統工藝正在面臨著存續考驗,樣式不夠新穎、銷售上的收入不穩定,自然也缺乏技藝的傳承者。技藝上的斷層與凋零,是否能有解決之道?
工藝走進生活的正循環
新竹的玻璃工業遠近馳名,從工業生產的必需品延伸出工藝器物之美。工藝產業必須發展出產業正循環,增加工藝設計與生活感的連結,促成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與接受度,進而讓工藝職人得到穩定的經濟支持,如此才能夠有更多的工藝創新與傳承。或者工藝櫥窗想做的不只是在情感的懷舊,而是建立新的市場價值。
創辦人 Ben 小時候在新竹香山的農村長大,他記得當時大家多是以質樸的陶碗盛水喝。捧在手裡的陶碗,代表在農村生活成長的回憶,而這份溫潤的手感,卻在現代生活裡消逝:「我們對於生活小事越來越不注重,比如喝水這件事,生產太多的塑膠杯或紙杯,用完就丟。如果小孩子的成長過程裡只有這些便利的器具,他們便少了美感的滋養,生活經驗也將變得單薄。」
適切的日常 工藝實用場
「你用什麼杯子喝水?」每個人答案應該不一樣,滿足基本需求後,還可以有什麼選擇?比例完美、設計貼心的水杯?或是透過玻璃的折射,發現另一個看待世界的門窗。水杯對每個人最適切最日常的,應該就是最賞心悅目的那個。美感亦同時衍生儀式,靜下心來感受沏一杯茶的時間,對茶具的觀察、茶香進入鼻腔的氣息、茶人的舉手投足、品茶的滋味等,五感的體驗並且創造了生活的厚度,一杯好茶之外,也取決於人們對於生活質感的品味。在或者工藝櫥窗四樓設置茶咖啡空間,是工藝器皿日常使用的實用場域,在這裏,無論咖啡道具、茶器、甜點盤等,皆來自於工藝師的適切創作。
工藝產業國際職人交流也很重要,在與日本東京墨田區工藝品牌的交流經驗裡,可以看見職人精神如何展現在作品上,而這些生活用品的質感所映照出來的生活美感,也能夠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這也是台灣工藝可以進一步效仿的經驗模式,這是一個需要設計師、工藝家、消費者三方產生動能的正循環,Ben 認為工藝品不只是靜態的陳列:「若加上貼近使用者經驗的設計、細膩獨特的工藝、參與製作體驗的消費,這三方將會轉動正循環,讓工藝與生活有更全面的轉變。」
無法自動化及量產的手工傳統技藝,有其存在的必要。在苗栗苑裡,用三角藺草編織的草帽,以雙手一頂一頂的編織,手感織紋與工廠製作截然不同,認同的手作價值,也表現出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製作工藝品費時費工,也會決定該工藝品的價格,然而工藝品的存在更需要被放入日常生活裡,以新竹的玻璃工藝為例,目前僅有極少數的工藝家堅持玻璃工藝的小量創作,因為不能大量生產的限制,工藝師只好選擇更精緻化的藝術品市場,不僅更難走進一般人的生活裡,也更難在市場裡生存。
年輕世代投入工藝市場逐漸增多,或者工藝櫥窗期望能架起世代交流的對話空間,擔任橋樑與平台,與大眾一同參與工藝之細膩工法、體驗工藝之五感運用、經驗工藝之生活美學,讓美能夠走入日常,也將成為支持工藝存在的溫柔力量。
-
[readmore...或者工藝櫥窗]
地址:新竹市中央路75號
電話:03-5220500
營業時間:13:00-21:00
為全棟四層樓的工藝選品空間。秉持「工藝為體、設計為用」的基本精神,透過多樣化的工藝文化實踐,導入新興設計能量活化傳統工藝。挖掘現代人對工藝產品的具體使用、需求與情境,並以推動「工藝生活化」重新定義工藝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與價值。四層樓空間分別展設工藝選品、美學選書、特展、工藝體驗、生活道具品飲區等,創造生活共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