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敘述空間的書籍,以「物種」作為空間分類的標籤,有哲學探討的意味,同時會發現,在自己身旁存在已久的空間,有許多新的詮釋與視野。
說到「物種」,大家都可以背得出來的是,生物界的「物種」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而屬於空間的物種又是什麼意思呢?很讓人好奇,翻開目錄,作者從距離自己最近的空間開始一一列舉:第一個是「紙」,嗯,想不到啊,紙就是一個書寫空間、乘載想像的空間、紀錄思想的空間。作者培瑞克寫出:
「我寫:我安住在我的紙上,我充實它,在上頭走透
我顯現空白、空間、空格、不連續、分段、轉折
我寫在邊緣
我換行起頭,我加了一個註腳
我要跳到下一頁了。
用功的讀者在圖書館看書
教授在上課、學生在做筆記
坐在桌前專注沈思的作家,列出一行一行的文字
好一個令人放心的空間。」
分門別類每一個空間物種:床、房間、公寓、建築物、街道、社區、城市、鄉村、國家、世界等。設定命題、書寫、發問,書中邀請讀者練習幾個實作、行動,例如寫一封信。
敘述房間的時候他說:
「重新甦醒過來的臥室空間足以喚醒、挽回、激起種種的回憶,不論是最短瞬的回憶、最莫名的回憶、或是最精粹的回憶。光是我身體躺在床上那非常明確的總體感受,又光是因為十分確定床所擺放在房間的位置,便足以啟動我的記憶,賦予一種清晰感、幾乎不曾異動的精確性。
所以小問題是:
當我們改變某個房間內床鋪的位置,可以說是我換了房間嗎?不然是怎樣?」
作者培瑞克談的就是人所經營和經驗的空間,生活中的、理想中的、記憶中的,也許耽溺其中、也許視而不見、也許嚮往、也許恐懼、也許遺忘、也許無中生有、也許根本無以想像:「走遍天涯,四面八方,來來去去,只不過認識了幾甲地、幾畝地。在殘破不堪的遺跡廢墟之間漫步。因歷險而顫慄。在濃稠的柔霧中尋尋覓覓,困難重重,留下了點滴細節,刻印在腦海中。車站,大路,飛機場點點閃爍的跑道。夜車急行瞬間,照亮的窗外地景有如一線光之狹帶。期待已久卻太遲才發現的一片寬闊全景。」
只要可以行動,就是在空間之中游移著,能夠在空間裡游移或許也證明自己活著,你可以選擇要抵達什麼樣的空間;同時創造空間的格局。養貓的主人一定會觀察到,貓總能夠為自己尋覓到一個安適空間,心滿意足地待上一段時間。作者培瑞克自目錄由小到大、趣味地安排空間順序,廣闊地涵蓋了有關空間的當代議題、歷史的記憶、未來的啟示,提出許多令人莞爾的智慧思考,深遠影響當代空間建造者、建築學家、社會學者等。
readmore
書名:《空間物種》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 Espèces d’espaces
作者:喬治.培瑞克
譯者:許綺玲
出版社:麥田
法國出版:1974年
台灣出版: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