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鐵內灣支線上一棟水泥磚造的站房,慕貞正從容地拉起鐵門,清掃站內的沙塵落葉。眼見外頭原本陰暗的天空透出一絲絲陽光,他趕緊將切塊的冬瓜平鋪在竹籃上,走出車站外把握日照晾曬風乾。
這裡是橫山的九讚頭火車站,多年前水泥與礦業帶動了車站運輸及地方發展,但隨著這些支柱產業的沒落,正對廠房大門的九讚頭火車站也逐漸黯淡了下來,成為一座長年無人駐守管理的簡易站。直到2019年,清大師生團隊連結在地居民重新整理廢棄十多年的車站,並邀請陳慕貞回到家鄉、進駐車站,經營專賣客家漬物蔬食的「剛剛好。灶下」,這個曾經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才在料理的活絡下,讓更多在地青年看到以家為業的機會。
「我只是管太多的人」
外號慕慕的陳慕貞,其實2021年才成立「剛剛好」品牌不久,但各種網路、電視節目與報章雜誌上,就已經有不少關於他的報導。返鄉青年用創意料理重新詮釋客家醃漬物,這個在今時社會氛圍中如此「正確」又「好用」的形象,著實讓他在短時間內就接到不少採訪邀約。然而,偷偷觀察「剛剛好」自己經營的網路平台,卻似乎安靜得有些反差,文章轉發與產品售賣寥寥無幾,彷彿這一些標籤、名氣與身分定位,都還不是慕慕的首要工作。
過去因為接觸傳統加工食品的機緣,他才開始學習如何放慢腳步,嘗試尋回客家漬物對自身的意義;如今回到故鄉,他希望更貼近橫山的風土條件,讓客家醃製的知識與技藝,再次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生根。
「我覺得我不是商人,而是管太多的人」
談起在「剛剛好」所做的一切,慕慕有超乎常人的堅持。店內目光所及的工作檯上,每一罐醃漬品都經過他長時間的親手呵護,因此他看待醃漬品就像面對其他任何創作:一樣需要時間沉澱、投入心力觀察,一樣難免會有意外的失敗。同樣地,比起大量販售,他也更希望為每件作品找到能夠善待他們的主人。
或許因為這樣的性格與節奏,他不急著煩惱行銷曝光、開發各種新產品和通路,而是靜靜地隨著季節時令醃漬、發酵。對他來說,生活就是慢慢地梳理日常、摸索出一條「剛剛好」的出路。這樣的日子就像他的其他作品:不論選擇以鹽、糖、醋來濃縮食材的精華鮮甜,或是用更直接的日曬、風乾處理,食材的風味要在光陰中緩步濃縮,並能更長久地保存,需要的都是長時間的等候和耐心照看,讓時間的力量點點滴滴穿透、改變食材的本質。就如同慕慕的創業之路與「剛剛好」的經營,都尚在等待漫長的日子見證結果。
挑嘴,因為媽媽養壞了我們
開始愛上食物、研究食物,慕慕自認為是家庭成長經驗的養成。從他還小的時候,全家人就對「吃」格外講究,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家中幾乎沒有外食習慣,三餐全都是媽媽料理好好。由於家中四個孩子對吃各有各的喜好與堅持,為了滿足挑嘴的孩子,媽媽也只好在上學時準備四份不一樣的早餐,而且只要媽媽在料理過程中改變了一點小細節,也會立刻被敏銳的家人「看破手腳」。慕慕笑說,家人很挑嘴,對吃莫名固執,一定都是媽媽養壞了我們。
由於從事遊覽車工作的爸爸長期在家中事務中缺席,因此,媽媽一直扮演家庭的重要支柱,這也影響往後慕慕看待「料理」的定義。對他來說,料理除了指煮飯、烹飪,也蘊含著一種「整頓」的實踐;女性用這樣日復一日的勞動支撐家庭,與孩子溝通、甚至有時也進一步成為維繫客庄文化的力量。
受到媽媽的料理影響,慕慕也開始夢想開一間跟飲食有關的店,然而在農村生活中,漬物和客家料理都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菜,因此,慕慕曾想過要開早餐店、咖哩店,就是沒有想過會跟客家食物結下不解之緣。
從發酵食回望客家漬物
美工科系畢業後,慕慕首先選擇在休閒農場和常規餐飲企業走了一圈,而當台灣開始盛行「發酵學」之時,他也跟著許多人的腳步踏入發酵課程的行列。意外的是,在學習發酵食的過程,老師所教的每一種發酵食品中,他彷彿都能看見媽媽的身影:製做日式味噌時,他想起客家手工豆腐乳;酸白菜的製程也與客家鹹菜的作法有不少神似之處。由此,他才漸漸意會到:「自己向外追尋的流行,不就是從小吃到大客家漬物嗎?」
也是從這時開始,慕慕意識到友善食材的不可取代。漬物除了受外在環境與釀製時間的影響,食材選擇亦是重要的一環。舉例來說,同樣都是製做酸白菜,課堂上老師使用有機白菜製作出來的就是清爽脆甜;自己下課後到超市買到的慣行農法白菜,最後成品卻是軟綿綿且充滿藥水味。
「土地帶來的有滋有味,就是最好的調味料」
慕慕開始深信經過小農細心耕種、被大地自在滋養的蔬果不會騙人。
從發酵學再到客家醃漬物,慕慕已經越來越擅長將這些傳統風味與中西餐的烹飪方式結合,推出一道道讓人耳目一新的客家蔬食料理。帶有清甜酒香的紅糟醃料一般多用作鴨肉、雞肉醃製上,但有一回慕慕看見一位客庄阿婆正用紅糟醃製豆包,於是靈機一動,將紅糟蛋結合四角豆包,做成了包裹滿滿祝福的「酒福香袋」;還有一道連地方阿公都認證的「梅干菜」,將鹹香濃郁的梅菜干捲入豆皮內,再用清脆的水蓮綑綁定型,最後灑上清爽微酸的乳酪解膩,成品像極了芥菜曬成梅干後的樣子,也怪不得阿公對外觀下藏著的驚喜頻頻點頭稱讚。
藉著將過去「再家常不過」的客家味重新組裝,慕慕親手醞釀記憶中的食材,融入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讓客家漬物蔬食兼顧視覺和味覺的享受。
「一起吃飯吧!」餐桌作為凝聚的力量
客家漬物依循四季和節氣而出,春天的醃梅、夏天的長豆、冬天的菜脯與芥菜,豐碩有餘,色香味十足,對一路摸索至今的慕慕來說,比起瓶瓶罐罐的醃漬產品,他現在更盼望透過「餐桌」分享客家醃漬料理。
「買產品可能只會認識一種醃漬物,透過餐桌卻可以一次認識到三到五種以上,甚至延伸很多故事出來」
由於兒時農村共食與交換食物的生活記憶,他十分嚮往由食物創造的關係連結,享受大家圍坐餐桌、專注吃飯的氛圍。因此,今年原因清大計畫暫停的「在地青年餐桌」活動,在慕慕的熱情號召下重新啟動。
「吃飯是我從小到大情感串聯的重要元素,確實會影響我的狀態」,小時候餐桌凝聚家人、親族的情感,長大以後,慕慕的餐桌聚會則讓在地青年有了凝聚交流的場合,大家輕鬆地進出車站,在站房大廳一起吃飯,行動者與議題在這樣的空間中持續發酵。
過去,九讚頭車站見證了一個時代產業的落寞,青年陸續離鄉。但今天的車站大門重新開啟,慕慕的「剛剛好。灶下」就在這裡,歡迎每一個回到家鄉的年輕人,一起吃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