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我返鄉青農──劉奕與無負擔農場的回歸之途

不要叫我返鄉青農──劉奕與無負擔農場的回歸之途

2022 年 9 月 9 日
猴子走哪去/怎會尋没人
阿平在台北買屋/他說没錢 不敢生小孩
猴子走哪去/那滿樹的猴子
走哪去?
                    ── 陳永淘〈猴子走哪去〉

陳永淘的〈猴子走哪去〉唱出了環境的改變,過去在鄉村爬樹的孩子們,長大以後卻都不在家鄉的感傷。但在峨眉卻有一隻瘦皮猴劉奕,在大學畢業後選擇走上反方向,獨自回鄉務農。

劉奕與家人們在峨眉畚箕窩撐起了六甲大小的有機稻田,名為「無負擔農場」,希望照顧人也要照顧好土地,但返鄉的生活真的如劉奕想的一帆風順嗎?

撕下標籤,摸著石頭過河

四年前,剛剛回鄉的劉奕就像農村裡的一道曙光,不少長輩好不容易盼到一個年輕人願意回到農村,有人說:「年輕人很會用手機,家裡的東西就這樣賣出去!」、「返鄉青年不多,把你要做的事情寫進計畫,政府就會給你錢!」於是,一個個願望重壓在劉奕的肩頭上。

一年四季,他要耕田、跑市集,還得寫計畫、辦小旅行,每天為下個月的生計奔波,被計畫的進度追趕。上一秒,他還在嚴肅地思考田間管理該如何改善,下一秒又得切換成笑容滿面的食農活動負責人,這樣的多重身分最終令他感到窒息。

「我把大家的目標當作我的目標,然後就出了很大的問題。」

劉奕用峨眉的兩大產業「水稻與柑橘」做比喻,一個需要長時間彎腰涉水,一個需要向上修枝疏伐,兩種迥然不同的產業,涉及完全不同的耕作技術與思維模式。同樣的道理,我們能不能不要期待農夫在務農的同時,又要體面地做公關?農民是否能專注在生產品質和作物的深度就好呢?

許多人對「返鄉青年」的期待,一度成為讓劉奕喘不過氣的重擔。


劉奕說,其實他到現在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曾經開出去的支票,各種承諾仍在他心裡揮之不去,但他知道,必須要先養活自己、讓自己過得好,摸索出一條可靠的生存之道,才有機會讓更多年輕人有選擇回鄉從農的勇氣。

慢慢地,他放下了一些計畫與活動,撕掉旁人對「返鄉青年」的標籤,劉奕直白地說:「我很討厭人家叫我青農」。他認為自己在農村中的生活更像「微創業」,但農村沒有SOP可循,每天都在嶄新的問題與解決問題中度過,常常還沒處理完上一件事,下一個困難就接踵而來。

雖然強調農務的專業,但劉奕也認為農村不該只有一種生活面向,必須集結加工、書寫、行銷等各種不同專業的人才,透過大家的分工,才能傳遞農村的價值,壯大不同面向,讓更多人知道農村的美好所在。

邁向人與環境的無負擔

從高中開始,暑假就是最讓劉奕頭痛的季節,因為又要開始割稻曬穀了。十二年前,他的爸爸劉盛展(展叔)回到峨眉開始以種稻為生,有感於阿公因為噴灑農藥,導致健康出現問題,於是在2010年決定投入有機農業。但理念和健康不能當飯吃,要養活一家四口,還必須達到一定的產量,於是農場從最初的兩甲地一路擴增到現在的六甲地,在有機稻米界中,是生產規模相當大的個人戶。

1970年代以來,臺灣農業逐漸衰退,農村勞動力逐年遞減,台灣政府開始推動機械化農業與代耕制度,讓掌握插秧機、收割機、烘穀機等農機的代耕業者操作機器,協助稻田各個階段需要大型機械的工作。劉奕笑稱,現在其實只要會打電話,人人都可以種稻,田地在旺季時「排隊」等候代耕隊割稻,也成了現今夏日農村的常見風景。

相對的,由於無負擔農場堅持古法日曬稻榖,要算準時間避免稻榖沾染露水、影響濕度,也因為曬穀場無法一次負荷六甲田地的龐大產量,所以農場得將收割、曬穀分作三批次進行。如此有別於慣行田地的時程,讓無負擔農場必須隨時能自由運用農機,掌握最佳時間點,因此,他們也是較為罕見地自有整地與收割機具的農場。 

由於規模不小,又需要自由安排時程,無負擔是相對罕見自有許多大型農機的有機農場。
受限於日曬稻穀的溼度控制和晒穀場規模,無負擔農場的收割、曬穀需要分三批進行。

鴨子的幸福企業:有得吃又有得玩

除了「農機自由」,如此大規模的有機稻作得以實現,也多虧了上百隻的得意員工──鴨子。

2010年,在中央畜產會的鼓勵下,原本同時從事肉鴨養殖的展叔開始發展「稻鴨共生」,每年找來鴨界最勤勞的菜鴨及土番鴨(菜鴨及番鴨交配,沒有生殖能力)協助田間管理,牠們只要負責大吃大喝,就能去除田地裡的害蟲與福壽螺,在稻間戲水、玩耍時,鴨蹼翻動泥土就能達到簡單的除草效果,鴨便便還是最天然的肥料。這些辛勤工作的快樂「員工」,讓農場可以完全不需要施用農藥、化肥,就獲得健康無慮的鴨間稻米。

無負擔農場一年僅做一期稻,而收割後稻頭持續生長結穗的「再生稻」,就會成為鴨子的飼料,廢棄的稻殼則可以做為鴨寮裡最舒適的地板,這些鴨子和稻田之間的循環互利不僅充分運用了田間資源,也讓無負擔農場堪稱鴨界的幸福企業,當之無愧!

稻田間的菜鴨與土番鴨,幫助農場不需使用農藥和肥料就達到除蟲、除草的效果。


作為家中第三代接班人,劉奕做了一件阿公和爸爸都絕不會做的事情──養一隻名叫「膽大大」的菜鴨在身邊。從黃色小鴨開始養起,現在已經一歲多的膽大大成天呱呱呱,只願意跟在劉奕身旁,雖然略顯「名不符實」,搖起尾巴時的可愛魅力卻也絲毫不減,可說是無負擔農場的千金一朵花。

談起膽大大,劉奕不諱言一開始是為了噱頭,希望成為宣傳農場的亮點,不過在旁人看來,原本充滿銳氣的劉奕似乎也因為膽大大,眼神逐漸溫柔了起來。在參加市集時,劉奕總說膽大大是老闆、店長,這種親近的關係影響著他的個性,也讓他對這些「鴨員工」有了更深層的情感,例如近期農場的鴨寮有三級保育類食蟹獴入侵,看到好幾隻鴨子分屍,就讓劉奕特別惱火。「過去看待牠們可能是經濟動物,但現在會去觀察牠們的聲音、看他們洗澡猜測牠們的行為、動作。」

劉奕與膽大大

下一步挑戰:時間與銷路

「爸爸媽媽在家鄉有這個基礎,我們劉屋有這些耕地,給我有機會比較簡單得回來,但東西銷路還是一個大問題」

逐漸掌握農村生活方式的劉奕,雖然對未來有更加明確的圖像,但說起眼下最大的挑戰,仍是產品銷售的困難,特別因為家中稻米和鴨蛋都有鮮度考量,每天,他都在與時間賽跑。一個月上百顆的鴨蛋該銷到哪裡?今年的稻子如何順利清倉?現在劉奕除了維持每周勤跑市集、也開始學習農產加工,固定出攤販賣自家稻米烹飪,搭配鹹香鴨蛋酥的油飯,希望在專心「回歸於農」的同時,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排列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