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譽為最美台劇《茶金》中,茶廠大型設備與精緻的畫面,給了觀眾對茶廠的美好想像。不過實際來到茶廠一趟,不難發現其實製茶現場一片「粉」霧瀰漫,陽光穿透玻璃窗,一縷一縷映照在剛採收下的茶葉上,經過萎凋、浪茶、揉捻的過程,飽含水分的嫩綠枝葉逐漸轉為黑脆的條索狀,摩擦出灰咖色的粉末,飄散、沉積在製茶的機械、堆置的茶包上。
雨量充沛、山多平原少的新竹縣地區,適合茶樹的生長種植,是台灣重要的茶葉生產地,自古以來受到一波波國際情勢與政策推動影響,經歷過紅茶、綠茶、烏龍茶的熱潮,再到現在東方美人茶的大盛時代。新竹為何得以撐過無數難關,延續這項百年產業?除了天時地利,客家文化中家族宗親凝聚的力量、客庄綿密的地方人際網絡,如何串連茶農、採茶姑娘、製茶師與茶商,成為打造世界聞名的東方美人茶的重要基石?
這時代你很難不喝到他的茶:低調的「當代茶虎」
走進位於峨眉鄉七星村的「瑩記茶業」,樸實的住家民宅及連棟工廠,照理說茶廠牆上理應掛滿各式的獎項匾額,全被管理者楊世瑩做成了品茗區的桌椅,很難想像他如同當年的茶虎姜阿新,經營著地方上規模最大的茶葉公司。對峨眉、北埔地區普遍僅做精緻茶的茶廠來說,茶葉生產過程費時費工,又初製茶的利潤極低,因此茶廠通常僅集中夏季製作精緻茶 (東方美人茶)為主。
瑩記茶業公司則是目前峨眉僅存一家精緻茶兼做初製茶的茶廠,初製茶意味著楊世瑩一年四季皆產茶,這種生產模式對工人來說收入安穩,所以他的工班人力也相對穩定,在非製茶旺季,他的採茶班幾乎包辦了桃竹苗地區的茶葉採收,能夠知道各地茶園的狀況,所以其實生產初製茶,同時有助於他掌握精緻茶的品質,為他拿下四次「特等獎」的殊榮。
在這樣顧及兩個方向的經營策略下,瑩記茶業不僅能端出精緻上等茶給顧客,也能同時製作及有效管理初製茶的通路市場,讓台灣本地生產的茶葉在大眾消費市場仍然保有一席之地。相較於完全依賴量少而精緻的產品,楊世瑩認為初製茶也能打開自己的市場。看準部分飲料茶、手搖杯品牌開始追求台灣在地原料,他接下了原萃、立頓、茶裏王等知名飲料茶的合作邀請,穩住初製茶的訂單,我們現在常見的超商罐裝茶中,就幾乎都有瑩記茶業提供的茶葉原料。
承襲三代的製茶人家
在茶業的黃金年代,臺三線上處處可見茶廠,大盤商四處收購茶葉。早期楊世瑩的家族就是身兼製茶及茶販(大盤)工作,四處收購小茶廠所生產的茶葉,再批發至台北、桃園、台中地區等等。
出身於峨眉獅頭坪楊氏大家族的楊世瑩,一家三代皆以種茶、做茶維生,阿公那一代還是小農,主要幫忙種茶,到了父親這代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後,決定向將遠赴大稻埕做茶葉買賣生意的舅公,買下這間位於七星村的工廠,從一棟小茶廠逐步擴大成現在的公司規模。
不同於身邊年齡相近的親戚朋友中年才返鄉接手家族事業,楊世瑩在最年輕氣盛的22歲,就因為父親中風的緣故回到峨眉。為了方便就近照顧父親,也因為不忍心家族產業失傳,他在當完兵後隨即接手家業,擔起管理一間茶廠的重責大任。
自他從業以來,面對中國茶、東南亞國家低廉茶葉的競爭,看著原來許多以初製茶為主力的大型茶廠一間間關閉,峨眉地區的茶廠一度十分沉寂,直到國內講究高品質的精緻茶需求上升,以青心大冇品種製作的而成的東方美人茶,才再度讓峨眉茶躍上舞台。
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茶、碰風茶,茶葉經小綠葉蟬「著涎」,呈現原始蜜香風味,口感清香甘醇,也因為製茶期間不得使用農藥、全程皆需手採、且得經過兩次長時間的發酵過程,產量稀少倍顯珍貴,深得品茶人喜好。在這波浪潮下,峨眉過去以量取勝的大型茶廠,逐漸轉型為一年僅做一次的小型精緻茶工廠,茶葉以自製自售為主。
在茶葉品質與製茶技術之外,楊世瑩也特別強調台灣的「拼茶」技術好。「拼茶」與將不同國家茶葉混合充數的「混茶」不同,而是將不同風味的茶葉按比例組合,提升滋味。又如東方美人也會因不同氣候、溫度、濕度,導致味道有些許差異,茶師需要透過拼茶方式控制品質。楊世瑩靦腆笑著說,同樣都是拼茶,台灣人拼出來的茶葉就是特別好喝,讓國際選擇台灣茶葉!
阿婆們的採茶順風車
瑩記茶業自家茶園面積約十二公頃,最北龍潭、關西至南到苗栗、大坪,現階段採茶工班約有二十六位年紀落在63至83之間的採茶「姑娘」跟著東奔西跑,一半以上為峨眉在地人,其他則有南庄、三灣、獅潭、頭屋等地的阿婆前來幫忙。
她們一早六點準時出發,採茶貨車沿路定點接送各家阿婆們上車,一路「收到」橫山,最遠需到達龍潭採茶。茶廠、茶公司的人脈連結的就在藏在這些細節裡,所以為什麼外地人難打入東方美人茶的市場?沒有地方人脈要怎麼做茶呢?
事實上,由於過去農業政策的鼓勵,峨眉地區的茶樹逐漸被橘子取代,茶園面積大量縮減,導致了如今在茶鄉卻很難看到「茶園」的現象,茶葉原料也多仰賴其他地區進口。意外的是,在漸趨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中,注重「輩份」和「長幼有序」的客庄家庭,不忍上年紀的採茶阿婆長途舟車勞頓,增加體力負擔,意外地讓近年來峨眉復耕茶園正逐年增加。
楊世瑩說到,早年客庄家族的生育率高,一個家族就可以代表一個產業,不像現在每個茶廠都在擔心缺工問題。例如過去一位阿公就有七、八個孫子,不用怕沒人手幫忙。但雖著時代變遷,少子化的趨勢對勞力密集的採茶、製茶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移工的身影開始出現在茶廠內。
自2019起,因應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開放聘雇移工從事農業工作,楊世瑩即向農會申請移工來茶廠工作。但他也擔憂農業移工的申請單位僅限於「農企業」,這對峨眉多數規模不大的小茶廠來說看得著但用不到,在地茶產業的未來,仍然必須持續思考高齡化及農業缺工問題的出路。
家族傳承三代的峨眉製茶廠,在當地規模數一數二,同時經營著利潤低但較為穩定的初製茶市場,和參與比賽的季節性精緻茶。
地址: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河背2鄰71號
電話:03-5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