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於新竹、台灣、的我們而言,廟宇是再熟悉不過的建築。無論信仰與否,也時常遇見人們因節慶習俗、疾病困頓、祈福許願或競選投票而走入,祈求平安、開示解惑或臨時抱佛腳。雖然生活離廟宇的距離很近,但對於廟宇的豐富多元卻時常匱乏,卻乏對於其內部複雜、豐富多元的認識。
廟宇做為信仰、集體再現的空間,總是充斥著各種象徵。這些充滿意義的圖像與文字,於樑、於柱、於牆面天頂,自四面八方環繞。
然而這些符碼需要被解讀,除了普遍對於廟史、神尊的介紹,或許能藉由重新觀看這些圖像,重新理解思考的邏輯,並藉此看見不一樣的社會風景,無論是過去或是當代。
readmore以新竹市為據點,走訪座落於新竹各區的廟宇,開始學習如何「逛」一座廟宇。
天后宮:太監與宮娥
一般所想到的皆是武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其手中分別持鐧與鞭,象徵的皆是驅邪擋煞之功能。但事實上除了武門神之外,有有許多象徵吉祥的文門神。
內媽祖廟三開的廟門中間一如往常畫上了秦叔寶與尉遲恭,但兩側廟門則畫上了宮娥與太監,外觀看起來相當有趣。太監頭頂著官帽,臉蛋光華豐潤沒有蓄鬍,手持香爐與牡丹,象徵香火與吉祥。體態婀娜的宮女手拿著壺與水果,象徵福氣與長壽。
並不是所有廟宇都能畫上太監與宮娥,通常出現在主神為「帝」或「后」級的廟宇,用以陪襯主祀神調為。而媽祖正是於清代被封后之後,才得以搭配。
新竹長和宮(外媽祖廟)的廟門便畫上了四名宮鵝,隔壁祭祀大禹的水仙宮則為四名太監。一般來說,宮娥門神主要出現在主祀女神的廟宇,如祀奉媽祖、觀音、瑤池金母與註生娘娘的廟門。
除了門神之外,以菩薩為主寺宇則畫上護法,如竹蓮寺 門上的護法即是哼哈二將與四大天王,在更外側門廊原本畫上侍童,但在修建過程中被誤換成了太監。
城隍廟:匾額
一張匾額,通常象徵著一間廟宇的地位,說著廟宇的豐功偉業。
站在城隍廟的正殿,映入眼簾的便是「金門保障」、「理陰贊陽」兩幅巨大匾額,前者由光緒皇帝所御賜、而後者是由開台進士鄭用錫所立之匾,分別於後排大樑與正殿神龕上掛著。
關於「金門保障」的緣由,基於不同解讀有著不同討論。
第一種說法出自於新竹縣政府於民國七十一年六月所製的《新竹都城隍廟沿革》 碑,此《沿革》有一段文字說「光緒十七年,因為新竹城隍顯靈防禦外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按「金門」係指國家之門戶。」
另一說法則認為此匾為清光緒13年(公元1887年)由皇帝所賜予。當時新竹地區大旱,新竹知縣方祖蔭向新竹都城隍廟城隍爺、龍王廟龍王、竹蓮寺觀世音菩薩進行祈雨儀式,後果然應驗,於是上請臺灣巡撫劉銘傳奏報光緒皇帝,並於次年賜匾「金門保障」以顯神靈。
張德南老師從古代詩文、城隍的職能、新竹大旱事件所頒三件匾額、官祀廟宇四個面向來論述。認為清朝並無現代國家之概念,將金門解釋為國家之門戶是將現代國家的概念加諸於舊的歷史之上。從古詩詞的角度,金們乃金飾之門,代表的是天子,因此將此匾額解讀為光緒皇帝頒賜城隍於大旱之時對於政權的守護。
「金門保障」匾額和竹蓮寺「大海慈雲」匾同樣使用罕見的金底黑字、雙龍搶珠的樣式,並有一對金龍護匾,造型隆重且特殊。而當年同時頒發給龍王廟的「澤普瀛壖」,則在拆遷重建的過程中遺失,至今已無緣再現。
竹蓮寺:小天使
從竹蓮寺屋簷下裝飾著許多長著翅膀的木雕,猶如西方宗教中「小天使」,有趣的形象相當令人好奇。
但這揮舞著翅膀的人型並非西方信仰中的天使,而是觀音的三十二個化身的其中之一 「 乾闥婆」。乾闥婆雖也是來自西方,但是位於近西方的印度。墘闥婆的梵語音譯為「Gandharva」,時常出現於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經典中。
乾闥婆源自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是男性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是侍奉帝釋天的樂神。乾闥婆指涉一群自然神靈,擅長演奏音樂,時常以鳥或馬的形貌現身。
在梵語字義上,乾闥婆即是變化莫測的意思,延伸用來稱讚非常會唱傳統樂曲之人,指天籟之音的意思。
聽聽乾闥婆的聲音如何被演繹。
根據竹蓮寺的介紹,全台僅在竹蓮寺獨有乾闥婆雕像(第一張圖),至於新竹關帝廟廟梁上如「乾闥婆」的木雕(第二張圖),或許又藏著另一則故事,仍待發掘。
天公壇:龍的腳趾頭
走進廟宇,最吸睛的不外乎是又酷又炫的龍。常被雕於樑柱、裝飾屋頂、牆面、繡旗等不及備載之處。
龍柱,則是一座廟宇最鮮明的意象,大多位於前殿與三川殿,為支撐廟宇的重要結構(如關帝廟、長和宮、金山寺未以龍柱裝飾)。但關於龍的趾爪數量,似乎鮮少被大家所注意。
龍爪的數量隨著時間演變,元朝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有時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到明代則流行了四爪龍,清代則出現了五爪龍。在清代,龍爪的數目得以用於鑑別權位的高低,並反映於官袍上所繡的圖樣。
五爪龍為真龍,象徵帝王、天子,因此皇帝所穿的龍袍則是繡上五爪龍;四爪稱為蟒,為王公貴族所使用,因此官員的禮服又稱蟒袍;而三爪則是代表地方官員,又稱為蛟。
在階序制度嚴明的地方,若誤用龍爪數目則可能有僭越之嫌。
這套邏輯大致上也能適用於明代後所建的廟宇。龍爪數目反映廟宇祭祀主神的權力位階。一般來說,只有「帝」級的廟宇才得以使用五爪龍。
五爪龍相當的罕見,大部分的廟宇大皆以四爪龍為主,新竹天公壇因祭祀玉皇大帝,所以龍柱上所刻的即是五爪真龍。
※本文僅提供一種對於符碼的文化解釋,並非絕對的規則或制度,文化信仰因不同時空脈絡而有所不同或產生例外則是常態。關於例外,可能理解成不同的脈絡,也可能是工匠廟方的疏漏,也可能是刻意的操作。無論如何,例外乃解析符號時的樂趣所在,也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