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民主的滋味》:三月十日下午的那碗魷魚粥
創新,是大多數企業相當重視,卻又最不安定的一環,而《創新的用途理論》這本書,從用途開始,將焦點回歸創新的本質,提供一種觀點,讓創新有脈絡可循。
書中透過奶昔這項商品,簡單說明了用途理論的核心概念。作者在某次的市場調查中發現到,早上買奶昔的客人,大部分是想要在通勤時有個東西喝,不那麼無聊,而下午購買的客人,則很有可能是想買回家犒賞小孩。一樣的產品,會因為不一樣的原因被需要,站在開發者的立場,必須理解到消費者”僱用”你的商品或服務,是要解決甚麼問題,這比盲目的提升產品與服務的規格,還要更加重要。
理解顧客使用產品的用途以及情境後,可以將其拆成三個層次分析,分別是功能面、社會面及情感面。一位外出旅行的人,會有著住宿的需求,這就是功能面,而想要體驗當地民情,就是社會面,需要朋友親切的招待,則是情感面。前段時間很紅的airbnb,就可以從一種服務中,滿足到這三種層面,這就是一種創新的切入點。
從用途理論出發,再一步步實踐,本書的第二部分在探討如何應用,從了解客人的需求開始,一一點出該注意的地方。而書的第三部分則回歸組織架構內,指出商品販售後,解讀數據上應該避免的誤區,以及讓我們知道,把用途理論做為組織核心與流程,可以發揮出甚麼力量。
用途理論的精神,不只可以應用在商業上,其他像是學校、醫療、家庭甚至是生涯規劃,都可以藉由這種思考模式,跳脫原有的框架,重新想想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曾經有人說:如果只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馬,那麼汽車永遠都不會被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