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維專欄:談台日觀光小事與觀光視覺美學

羅英維專欄:談台日觀光小事與觀光視覺美學

2019 年 12 月 19 日

2019年末,有些關於觀光的觀察小事:

-

日本2020年海關通關APP 5秒通關

特別是關西機場,如果剛好遇到旅行團,那通關是千迴百轉的排隊,甚至排到下手扶梯的地方,加上明年東京奧運,因此昨天看到此新聞,包括成田、羽田、關西、中部機場、福岡機場、北海道新千歲等六大主要外國人進出機場,只要下載APP「Japan Customs Declaration APP」即可完成申報別,不必再填寫黃色紙條的申報書了。

這次去仙台,也有在服務中心推薦下安裝了一個「Japan Trip Navigator」的APP,從景點、一日遊、旅遊&活動、典故、主題,全繁體中文化,讓遊客十分清楚好懂。地方創生是很重要,但是如何讓遊客可以很輕鬆的在一入台灣就可以馬上獲取這些資訊也很重要呢。

-

第200萬位訪台日客  溝口綾子: 下次要去霞海城隍廟

『〔自由時報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8日報導〕日本旅客訪台人數今年首度突破200萬人,首次訪台就成為「幸運200萬」的日本旅客溝口綾子18日現身東京的駐日台灣文化中心,成為「台灣印象」攝影展開幕式的神秘嘉賓,她說,對台灣濃厚的人情味留下深刻印象,已經計畫下次要走訪台灣南部,還想去工作人員特別推薦的霞海城隍廟求個好緣份。」

日台觀光促進協會副理事長古澤徹致詞時表示,日本旅客年末年初出國地點,台灣已經連續5年第1名,日本高中的海外教育旅行,台灣也位居第1,現在日本不管打開電視或雜誌都是台灣特輯,日本的百貨公司或零售店也舉辦台灣物產展,感覺台灣的美食已滲透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他覺得台日不僅是人員的交流,文化的交流也已成形。』

席間還播放一支注意台灣症的新聞快報,是觀光局最新的廣告:台灣症注意

-

日本護照全世界最好用 有護照人口卻不到四分之一

『日經新聞報導,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歷,美國持有護照的人口在過去12年激增17個百分點,今年比率達44%左右。相形下,日本民眾持有護照比率僅23%,是七大工業國(G7)中最低。

日本時報也報導,出境旅遊數據顯示,在2017年,赴海外旅遊的20多歲日本民眾人數已較1996年時的高峰銳減約50%。一項伴隨的調查發現,20多歲日本民眾中有一半以上從未出國,其中許多人沒有特別想要出國的慾望。

報導指出,專家分析指出,語言障礙、缺乏溝通技巧到工資停滯等因素都是阻礙日本民眾出國旅遊的原因。不過更直接的問題是,日本老牌旅遊書太強調日本遊客在海外部分地區容易成為被武裝搶劫的目標,對日本年輕人出國旅行造成了心理障礙。』-經濟日報

我有一對台日友好的夫妻朋友,先生是日本人,但要不是娶了台灣太太,他也沒想過要辦護照,也沒想過要出國;同樣地在許多觀光評審會議當中,得到的數據資訊也是雷同。也就是我們以為來台灣的日本人很多,但其實能夠開發的日本年輕族群,還有更多。

理由像是:

1. 日本各縣道差異廣泛,如果你有去過除日本熱門城市之外的小城市,或常看妙國民糾察隊,就會知道對於日本年輕人來說事實上到東京幾乎就像出國一樣。

2. 其次是日本國內廣推所謂大人的休日,主訴求這群戰後世代其實和台灣現狀相同,是最擁有消費能力的族群,而在日本國內光是大人休日俱樂部的JR Pass折扣就很划算,同時他們來台灣事實上是找尋「懷舊感」,也正是台灣本身也不停在尋拾日治時期的文化感。

然而對日本年輕人來說,這種懷舊感卻很無趣,若是如此何必出國?

故此,比若日本繼續開發台灣人去日本觀光的方式包括有「擴大優惠折扣」、「透過交通優惠來延伸其他縣道觀光」,這就像是之前有一個APP還是遊戲,看你去過日本哪些地方,結果有許多台灣人去過的地方,就連日本人自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過。

而同樣地,日本的年輕族群正是台灣持續開發的目標族群,如此我們的策略就像是現在不斷綿密的波狀滲透,像是台南持續多年的台南紅椅頭アンイータウ観光倶楽部中華文化總會的Taiwan Plus誠品書店進駐東京日本橋等等,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於其內容不在於如前面所說的重拾或模仿日本文化,而是如何展現出台灣在各種殖民文化之後,終於開出自己的花。

那花,有點像是日本說的本歌取,其實也是日本文化最厲害之處,像是天婦羅、蜂蜜蛋糕,其實本來都是異國文化,但在日本的篩子下就篩出了他們的形狀。

我就一直都搞不懂,許多台灣景點可以租和服、租韓服,或者是在景點放上紙扎的奇形怪狀海賊王(好恐怖)、假龍貓公車車站是做什麼,明明台灣有這樣多精采的在地符碼可供開採,看看這幾年舉凡金馬獎、文博會,乃至得獎的唱片封面、書籍設計以及政府部門的新台鐵列車、林務局的種種設計以及這幾年包括金萱體的台灣字體開發,就可知道台灣真正吸引人之處不在他處,而在自己身上。

台灣巧克力的世界之路

【台灣之光「巧」奪天工!福灣莊園巧克力奪下2018 AOC英國皇家學院巧克力大賽二金四銀四銅,共十項大獎! 】

「台灣的美好,不走出國門、不深入遠地,還真不知道。雖是東方的蕞爾小島,多變的地理氣候卻孕育出豐饒物產,農民與職人攜手無間,專成就人之所以為的不能。誰料想得到,繼高品質的咖啡、威士忌與葡萄酒,今在國境以南的屏東,又崛起新興的可可產業,再度讓島國之名,昂揚國際。」-台灣光華雜誌 蘇俐穎(新聞來源

公視我們的島有一段也是在報導屏東可可,不過是從如何從農工循環基地變成一個可循環的角度去探討,足見台灣可可雖是越來越紅,但是如何變成一個產業是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可可有公主病,需要陽光但又不能直曬,所以屏東原本種植的檳榔樹就成了最好的天然遮陰,所以奇妙的現在在屏東檳榔樹下摘可可,高一點的海拔還會有著咖啡樹,這在全世界同樣緯度區間,台灣實在得天獨厚。

可是大顆的可可,裡頭原料作為巧克力和抽取可可脂(因為性質穩定所以其實是化妝品愛用的油原料),不管是福灣的世界第一黑巧克力還是風味巧克力,還是 COFE的茶巧克力,都不斷的獲得世界肯定,現在在製程上不斷往品種更加確認分級,口味不斷推陳出新,消費習慣上如何打入吃巧克力是生活的歐美族群,以及如何提昇國人沒吃巧克力習慣的訴求新生活品味。

而碩大堅硬的外殼就成了廢棄物,如何再利用諸如公視報導中的活性炭化、粉碎後壓縮成材料,可可這個新興作物,真是充滿了想像。

回到觀光視覺,想要這花能夠繼續盛開不走歪,剩下沒幾天的投票很重要,因為我無法想像如果文化部長鄭麗君換人,或是立委吳思瑤沒選上,這花會變成所謂中華民國美學的模樣。

那花,將不忍卒睹。

(經作者同意,轉載自「聽執行長說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