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南寮|萬昌造船廠,造船一世紀,見證時代百年產業

|新竹 南寮|萬昌造船廠,造船一世紀,見證時代百年產業

2020 年 3 月 30 日

南寮漁港的巷弄內,有一間挑高廠房,裡頭有兩艘巨大船隻模型靜靜地矗立其中,這是五代造船世家--謝家的「萬昌造船廠」。

謝家第一、二代造船主要製作無動力舢舨,到了第三代造船師謝萬梓,便遠赴基隆向日本人學習動力漁船的製作方式,於民國45年創立了「萬利造船廠」。謝萬鋅認真負責的態度在當地獲得良好口碑,船主只要反應哪個區位的木頭有狀況,謝萬鋅一定馬上拆下來換一塊新的,讓當地漁民能放心地將船隻運行的安全交付於他。在南寮,只要提到「萬梓伯」大家必是舉起拇指讚嘆。

萬昌造船廠。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造船是講究師徒傳承技術的行業,沒有三五年不能出師。製作木製漁船的原物料通常為上等的黃檜、紅檜,需遠赴阿里山、太平山等地採購,如何從未裁切的木頭外表判定內部屬實,避免製材後發現木材空心,造成損失;因應木頭材質特性不同、密度不同,對接製作的部位必須正確無誤;為打造出船型所需的弧度,利用蒸煮軟化木頭,經常是半夜就必須起床蒸木頭。整個造船歷程約半年至八個月之久,過程中隱含層層辛勞與各門學問。

造船師傅將蒸好的木頭安裝在船艏外板上。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爾後因航程拉長、漁獲增加,船廠規模擴增,萬利造船廠改名「萬昌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當時因應政府逐漸重視森林砍伐問題,木船漸少,遂引進玻璃纖維材質的製船技術,船隻噸位最高可達八十噸,加上機具設備改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此時為萬昌造船與南寮漁港全盛時期。

隨著海洋資源逐漸匱乏、漁港淤沙等因素,時間流轉,打造新船的業務逐年減少,萬昌造船廠至今雖已不再造船,仍由第四代謝進德與表弟戴啟吉帶領,將造船業務轉型成維修舊船。現今第五代修船師謝仲泓、謝慧萍仍持續為漁民服務。每年龍舟賽所使用的龍舟與船槳等,均出自謝家的造船廠。民國103年(2014),謝慧萍女士與南寮地區夥伴,共同創立「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該協會著手成立造船博物館,紀錄一世紀以來,見證南寮漁港興衰的造船廠,保存屬於在地討海人的故事。

船身半成品。圖片來源:新竹市文化局。

〈海中捕魚歌〉陳肇興

這是一首描繪清代臺灣漁人真實生活的詩,刻畫生動詳實,更可貴的是,詩人不只描寫了生活實景,連漁人們的表情心境都隱藏在每一個架舟、撐釵、灑網、挑擔、沽酒的動作中,將漁人的生活態度表露無遺。

北風吹沙寒凍竹,海魚上潮團一簇。

葉葉漁舟破浪來,撐杈使鋌紛相逐。

橫沉巨網截波中,一舉常鱗數百族。

小魚戢戢大魚肥,半死半生血猶漉。

滿擔挑來到市廛,腥風吹遍夕陽天。

得錢沽酒時一醉,不脫蓑衣海上眠。

一燈漁火隨潮泊,夜半白魚飛上船。


本文節錄自《在這裡徜徉 超越天地的港灣》新竹南寮漁港 蛻變紀實
編輯者: 彭婉儀, 邱月亭, 朱培綺
出版社:新竹市政府
出版日:2019/02/28